哈佛大学中国基金在行动:2017 年学院资助获得者、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亚洲艺术教授王尤金
费正清 中心执行主任、哈佛大学中国基金执行主任Dorinda (Dinda) Elliott
2023 年 3 月 21 日
在一片漆黑中,投影在透明屏幕上的彩绘泥塑佛教菩萨开始摇晃、舞动,随着迷幻的音乐响起,栩栩如生。当你在房间里漫步时,突然,陶制的阿普萨拉(或天使般的精灵)开始在你身边翩翩起舞。你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周围是来自中国西部丝绸之路沿线敦煌佛教石窟的旋转、空灵的身影。音乐安静下来,菩萨和阿普萨拉归于寂静。佛经屏幕环绕四周。
在相邻的房间,墙壁上出现了雪景。转瞬间,你就进入了一座辽代的佛塔,在木质结构中越飞越高。深沉的佛教诵经声在房间里回荡,并在你到达塔顶面对佛像时达到高潮。你现在对这座位于山西省的佛塔的体验,就像佛教修行者在11世纪时所设想的那样:在木质结构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你就会更接近超脱和觉悟。
哈佛大学艾比-奥尔德里奇(Abby Aldrich)亚洲艺术教授汪悦进(Eugene Wang)说:"我们希望创造一种令人敬畏的、超越语言的体验。我们正在利用现代技术捕捉多重维度,帮助我们想象一个万物皆可变幻的宇宙"。
欢迎来到 CAMLab Cave,这是一个由机器学习和哈佛大学杰出的艺术史学家、艺术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在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对面的地下室空间里开展的令人兴奋的实验性项目。汪悦进,一个撰写了大量有关佛教艺术的著作的艺术史学家,是这个雄心勃勃项目的幕后策划者。他的团队花了四年的时间来制作这些身临其境的装置,并于最近向公众开放。CAM 是认知、美学和多媒体故事生活(Cognition, Aesthetics, and Multimedia Storyliving)的缩写。汪说他发起这个实验室是为了找到通过体验来表达想法的方法。"CAMLab 使用数字媒体来展示文化历史。
汪对具体的地点、日期不那么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作品给人带来的体验。他说:"我们选择佛教图像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宗教价值,而是因为它们带来的特殊感受。它们屏蔽了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这个项目想要剥夺感官,去专注于更本质的东西"。汪对想象力和人类经验中无法用简单语言表达的元素非常着迷。"如果你置身于敦煌佛教石窟中,壁画、昏暗的光线、绘画的色调--学者是无法通过普通手段来表达这些的。你想要呈现的信息远远超出了线性文字所能表达的范围。“
如同承载着文艺复兴精神一样,汪教授兴趣广泛,对艺术、生活和人类意识等重大问题充满好奇。因此,在最近的一个下午,他在关于其最新项目的演讲中探究中国人对死亡的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中阴身之前的中阴身: 是否有一本古老的中国死亡之书?""死了是什么感觉?“汪向听众发问。随后他分享了敦煌10世纪绘画中描绘来世灵魂在因果镜中看到自己生前所作所为的图片,以及公元前59年海昏侯墓中展示的中国古代亡灵护理仪式。"我们都听说过14世纪产生的《西藏度亡经》,但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呢?“汪 问。事实证明,正如他所展示的,这一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中国。
汪悦进还在与 Leonard van der Kuijp 教授和两位费正清中心的博士后合作,深入研究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藏西部,如许多古代神话的来源地冈仁波齐峰。该项目部分基于最近的考古发现,且并不认为中国文明的倾向一成不变。"汪说:"广袤的西域在中国和世界相关地区的形成过程中举足轻重。长期以来,许多人都习惯于将中国视为一种封闭的状态,而忽视了流动的、建国前动态文化交流的现实。我们不希望强化'固定的、自我封闭的中国文明本质论‘这种观点。我们希望承认动态和交流驱动的现实。西域叙事是一个以流动性更强、局限性更小的中华文明观为前提的项目"。
汪悦进出生于中国江苏,于上世纪 80 年代来到美国。他说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思想开放的知识氛围 打开了他的内心,使他看到了整个世界。他来到哈佛大学学习,并且在1997 年获得了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入哈佛大学任教。2005 年,他成为亚洲艺术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教授。汪的著作涉及早期中国艺术和考古学、现当代中国艺术和电影。他的获奖著作《法华经的塑造》(Shaping the Lotus Sutra:中世纪中国的佛教视觉文化》一书探讨了佛教世界的形成。如今,他说自己着迷于 "艺术与意识的认知研究,以及将视觉、生物和生态系统融为一体的生物中心艺术"。
CAMLab 于 2018 年启动,至今已开展了 30 多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在湖南省马王堆古墓(约公元前 168 年)背后,用数字编排了一个宏大的想象宇宙--从充满巨鲸的水底世界,到回荡着天体赞歌的想象中的冬季北极。该项目目前正在被设计成一个大型博物馆展览。该团队还一直致力于 "数字洛阳 "项目,该项目正在重建一个六世纪洛阳的虚拟世界。当时的洛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后毁于一场大火。为什么是洛阳?"洛阳是一座非常国际化的城市,"CAMLab 的艺术副总监、哈佛大学博士生卢晨晨说。"它是几千年来城市规划的原型。它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转折点。"
目前的 CAMLab 的艺术和技术成就是多年工作的成果。该团队由哈佛大学和世界各地的数字人文专家和艺术专家组成。通过国际合作,CAMLab 设计团队让动画阿普萨拉栩栩如生。该项目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国的编舞家、法国的动画师和北京舞蹈学院的真人舞者。这些舞者根据 CAMLab 对以舞蹈为主题的敦煌手稿的研究和敦煌石窟壁画的推断表演动作。舞者们在表演时,身体上会连接电动节点,然后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将动作捕捉数据转化为数字生成的舞蹈阿普萨拉。
这个沉浸式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也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涉及到一个由艺术史学家、建筑师、电影制作人和媒体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学者们对佛宫寺释迦塔进行了从下到上的三维扫描(在清华大学的特别许可下,团队可以在脆弱的结构中移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逐层重建了这座建筑。"卢说:"CAMLab 是一个跨学科平台,可以让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合作。”展览中的佛教诵经声来自于在西藏、台湾和日本的实地录音。CAMLab 助理策展人 Simone Levine 说,“爬过佛塔,最终到达光影斑驳的 ‘宇宙佛陀’这种体验 ,唤起了因陀罗网的概念。因陀罗网是空性的隐喻,在其中,光芒四射的珠宝网络相互辉映,以至于它们的个体性逐渐消失。"
但CAMLab 项目的真正天才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技术和学术成就:它将数字场景学和数据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情感和美学以一种跨学科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侧重于身临其境的故事体验。策展人Levine说:"我们并不拘泥于明确的解释,而是希望为问题留下空间。“
当然,汪悦进对 CAMLab 有着宏伟的计划。他对该项目的教育潜力充满热情,计划与学生们广泛分享新展览:"我们希望这是世界上第一间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