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基金在行動: (重新)參與中國基金 收件者 宋怡明,Frank 溫雄武紀念中國歷史教授,前主任 費正清 中國研究中心
宋怡明
1月17, 2024
在哈佛大學中國基金"(重新)接觸中國 "項目的資助下,我於2023年8月來到中國,此前我離開中國近四年,這是我職業生涯乃至成年後最長的一次離開。 我一直在廈門大學工作--我曾在博士生期間在那裡學習過--並繼續與廈門大學地方曆史文獻研究中心合作。 我主要在做兩個研究項目。
第一項是研究福建省永泰縣山區一組村莊的社會和經濟歷史,利用我在廈門大學同事收集的數萬份檔。 來自該地區的學生與我們一起閱讀和討論這些檔。 當地人很高興得知一位來自美國的教授一直在哈佛大學教學生閱讀他們的檔。
第二個項目是中國鄉村現代史,或者換一種説法,從農村社區的角度看現代中國史。 在這個項目中,我前往中國各地與當地學者會麵,他們收集口述曆史、收集檔案文件,並在農村走動以感受變化。 在浙江省中部的義烏,我採訪了企業家和外來務工人員。 其中一位採訪對象是曾經的農民馮愛倩。 1982 年,她還是一個小商販。 當地警察經常查抄她的攤位,她受夠了警察的欺凌,於是向縣委書記投訴。 當縣委書記同意放她和她的同事們一馬時,就爲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髮市場奠定了基礎。
除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我還忙於爲全國各地的聽衆舉辦講座。 到目前我已經在北京、上海和武漢舉辦了十幾場講座,還爲我的新書中文版舉辦了幾場新書講座和一場現場直播。 討論熱烈而開放。 我還在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IHSS)做了短暫的訪問學者。對我來説這段時間的一大亮點是在農民日記作者侯永祿的兒子、兒媳和孫子的麵前髮表了演講。侯會成爲我關於中國農村的新書其中一章的中心人物。
如果您是哈佛大學教職員工,有興趣申請哈佛中國基金資助, 請訪問我們的教職員工資助頁面 瞭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