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技術體驗佛教的超越

哈佛中國基金在行動:2017年教師資助獲得者,王尤金,艾比·奧爾德裡奇·洛克菲勒亞洲藝術教授

Dorinda (Dinda) Elliott,執行董事 費正清 中心與哈佛中國基金
3月21, 2023

在漆黑的天空中,投射在透明螢幕上的彩繪粘土佛教菩薩開始搖晃和跳躍,隨著迷人的音樂充滿空間而栩栩如生。突然,當你在房間裡徘徊時,兵馬俑或天使般的靈魂開始在你周圍跳舞。您彷彿置身於夢境中,周圍環繞著從敦煌佛教石窟中運來的旋轉、空靈的人物,沿著中國西部的絲綢之路網路。音樂安靜下來,菩薩和飛天恢復寂靜。佛經的屏幕圍繞著你。

在相鄰的房間,牆壁上出現了雪景。轉瞬間,你就進入了一座遼代的佛塔,在木質結構中越飛越高。深沉的佛教誦經聲在房間裡回盪,並在你到達塔頂麵對佛像時達到高潮。你現在對這座位於山西省的佛塔的體驗,就像佛教修行者在11世紀時所設想的那樣:在木質結構中向上攀登的過程中,每登上一個新的颱階,你就會更接近超脫和覺悟。 

哈佛大學艾比-奧爾德裡奇(Abby Aldrich)亞洲藝術教授汪悅進(Eugene Wang)説:"我們希望創造一種令人敬畏的、超越語言的體驗。我們正在利用現代技術捕捉多重維度,幫助我們想象一個萬物皆可變幻的宇宙。"

歡迎來到 CAMLab Cave,這是一個由機器學習和哈佛大學傑出的藝術史學家、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對麵的地下室空間裡開展的令人興奮的實驗性項目。汪悅進,一個撰冩了大量有關佛教藝術的著作的藝術史學家,是這個雄心勃勃項目的幕後策劃者。他的團隊花了四年的時間來製作這些身臨其境的裝置,並於最近向公衆開放。CAM 是認知、美學和多媒體故事生活(Cognition, Aesthetics, and Multimedia Storyliving)的縮冩。汪説他髮起這個實驗室是爲了找到通過體驗來表達想法的方法。"CAMLab 使用數字媒體來展示文化曆史。 

汪對具體的地點、日期不那麼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作品給人帶來的體驗。他説:"我們選擇佛教圖像並不是因爲它們本身的宗教價值,而是因爲它們帶來的特殊感受。它們屏蔽了一切無關緊要的東西。這個項目想要剝奪感官,去專注於更本質的東西"。汪對想象力和人類經驗中無法用簡單語言表達的元素非常着迷。"如果你置身於敦煌佛教石窟中,壁畫、昏暗的光線、繪畫的色調--學者是無法通過普通手段來表達這些的。你想要呈現的信息遠遠超出了線性文字所能表達的範圍。”

參觀者觀看舞者在 2023 年的洞穴舞蹈裝置中跳動。攝影:Charles Mayer。 

如同承載着文藝複興精神一樣,汪教授興趣廣泛,對藝術、生活和人類意識等重大問題充滿好奇。因此,在最近的一個下午,他在關於其最新項目的演講中探究中國人對死亡的看法也就不足爲奇了:"中陰身之前的中陰身: 是否有一本古老的中國死亡之書?""死了是什麼感覺?“汪向聽衆髮問。隨後他分享了敦煌10世紀繪畫中描繪來世靈魂在因果鏡中看到自己生前所作所爲的圖片,以及公元前59年海昏侯墓中展示的中國古代亡靈護理儀式。"我們都聽説過14世紀産生的《西藏度亡經》,但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呢?“汪 問。事實証明,正如他所展示的,這一傳統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中國。

汪悅進還在與 Leonard van der Kuijp 教授和兩位費正清中心的博士後合作,深入研究中國的西部地區,包括西藏西部,如許多古代神話的來源地岡仁波齊峰。該項目部分基於最近的考古髮現,且並不認爲中國文明的傾向一成不變。"汪説:"廣袤的西域在中國和世界相關地區的形成過程中舉足輕重。長期以來,許多人都習慣於將中國視爲一種封閉的狀態,而忽視了流動的、建國前動態文化交流的現實。我們不希望強化''固定的、自我封閉的中國文明本質論‘這種觀點。我們希望承認動態和交流驅動的現實。西域敘事是一個以流動性更強、局限性更小的中華文明觀爲前提的項目"。

汪悅進出生於中國江蘇,於上世紀 80 年代來到美國。他説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思想開放的知識氛圍 打開了他的內心,使他看到了整個世界。他來到哈佛大學學習,並且在1997 年獲得了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並於同年進入哈佛大學任教。2005 年,他成爲亞洲藝術艾比-奧爾德裡奇-洛克菲勒教授。汪的著作涉及早期中國藝術和考古學、現當代中國藝術和電影。他的獲獎著作《法華經的塑造》(Shaping the Lotus Sutra:中世紀中國的佛教視覺文化》一書探討了佛教世界的形成。如今,他説自己着迷於 "藝術與意識的認知研究,以及將視覺、生物和生態繫統融爲一體的生物中心藝術"。

CAMLab 於 2018 年啟動,至今已開展了 30 多個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在湖南省馬王堆古墓(約公元前 168 年)背後,用數字編排了一個宏大的想象宇宙--從充滿巨鯨的水底世界,到回盪着天體讚歌的想象中的冬季北極。該項目目前正在被設計成一個大型博物館展覽。該團隊還一直緻力於 "數字洛陽 "項目,該項目正在重建一個六世紀洛陽的虛擬世界。當時的洛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後毀於一場大火。爲什麼是洛陽?"洛陽是一座非常國際化的城市,"CAMLab 的藝術副總監、哈佛大學博士生盧晨晨説。"它是幾千年來城市規劃的原型。它標誌着中國文化的轉折點。" 

目前的CAMLab沉浸式裝置的藝術和技術成就是多年工作的結果。該團隊由哈佛大學和全球的數位和藝術專家組成。CAMLab 設計團隊通過國際合作將動畫飛天變為現實。該專案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包括來自英國的編舞家、來自法國的動畫師和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現實生活中的舞者,他們根據CAMLab對舞蹈主題敦煌手稿的研究,並從敦煌石窟壁畫中推斷出動作。舞者在身體上連接電子節點進行表演,然後在人工智慧的説明下將動作捕捉數據轉換為數位生成的舞蹈飛天。 

2023年,數字飛天在洞穴舞蹈裝置中在房間里跳舞。北京舞蹈學院的舞者們通過CAMLab的動作捕捉技術,與國際動畫師和編舞團隊一起,為以舞蹈為主題的敦航手稿和洞穴壁畫注入了活力,形成了一場具象藝術的交響樂。攝影:Charles Mayer。

這個沉浸式項目的設計和製作也是一項跨學科的工作,涉及到一個由藝術史學家、建築師、電影製作人和媒體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學者們對佛宮寺釋迦塔進行了從下到上的三維掃描(在清華大學的特別許可下,團隊可以在脆弱的結構中移動),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逐層重建了這座建築。"盧説:"CAMLab 是一個跨學科平颱,可以讓不同背景的人進行有效合作。”展覽中的佛教誦經聲來自於在西藏、颱灣和日本的實地錄音。CAMLab 助理策展人 Simone Levine 説,“爬過佛塔,最終到達光影斑駁的 ‘宇宙佛陀’這種體驗 ,喚起了因陀羅網的概唸。因陀羅網是空性的隱喻,在其中,光芒四射的珠寶網絡相互輝映,以至於它們的個體性逐漸消失。"  

但CAMLab 項目的真正天才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其技術和學術成就:它將數字場景學和數據科學與人文學科的情感和美學以一種跨學科的形式聯繫在一起,側重於身臨其境的故事體驗。策展人Levine説:"我們並不拘泥於明確的解釋,而是希望爲問題留下空間。“ 

當然,汪悅進對 CAMLab 有着宏偉的計劃。他對該項目的教育潛力充滿熱情,計劃與學生們廣泛分享新展覽:"我們希望這是世界上第一間真正意義上的沉浸式教室!"